鲁肃劝学:背景与翻译
背景介绍:
《鲁肃劝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散文之一,也是著名的劝学篇章之一。作者为三国时期的魏国权臣鲁肃。鲁肃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以其辩才和谋略著称,同时也是一位重视教育、崇尚学问的文人。《鲁肃劝学》以简练明了的语言,鼓励人们勤奋好学,努力修身养德,不断提升自我。
《鲁肃劝学》原文:
> 世之学者,当为学也,非为有成而已也。未尝闻有窃书为师徒者也,若夫篡位据职,妄行妄说,何时而可言学!故天下之学者,不惟名实著明,为学者之节,弗肯入焉;有道而无名,能行而无酬,自谓学者,何以获实乎?是故学者之为学也,知其不足者,日有所长;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以博学之而广思,审问之而慎思,敏于行,而好问,尽其性也。
翻译:
鲁肃的教诲:劝学之道
译文:
世上的学者,应该为了学习而学习,而不是为了一时的成就而已。我从未听说过有人因偷师而成为了真正的师徒,那些篡位者、滥权者,口若悬河、言过其实,又何谈学问之可言!因此,天下的学者,不仅要名声显赫、学识渊博,作为学者的品德,却不愿意进入其中;有道德却无名声,能力却无回报,自称为学者,又怎么能获得真正的收获呢?因此,学者应该明白,自己的不足,每天都有所长进;学习却不觉得厌倦,教导他人却不感到疲倦,如此才能渐渐广博知识,审慎思考,行动敏捷,善于发问,尽其天性。
****
《鲁肃劝学》以简明清晰的语言,强调了学者应该以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精神去面对人生,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虚浮的名声与权势的不屑,提倡品德修养与学识的结合。这一劝学之道,至今仍具有启迪意义,对于每个渴望成长与进步的人都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沪ICP备2023024866号-1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