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缅甸皇家植物园。现总面积177公顷,海拔1000米,距离曼德勒仅69公里,是到缅甸的游客最喜欢的地方之一。国家湖植物园始建于1915年,当时只有30公顷,整体按照英国皇家植物园(KewGardensofEngland)风格构建,1917年正式被官方承认,1924年成为政府植物保护区(GovernmentBotanicalReserve),1942年12月1日缅甸林业部认定其为“森林保护区”,2000年12月1日正式更名为“国家湖植物园”。
2、瑞喜宫塔。瑞喜宫塔是缅甸宗教建筑史上最有意义的建筑,因为在此之后缅甸全国的舍利塔均以其为摹本建造,而且它对传统缅甸宗教与小乘佛教的关系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宾德雅石窟。位于梅勒区(Myelatregion)石灰岩山脊上,是缅甸最著名的佛教朝拜圣地和旅游景点之一。这一地区从南至北共有三个石窟,但目前只有南端的石窟可以进入参观。
4、不归湖。位于缅甸和印度边界地带班哨村(Pangsauvillage)南部,临近印度长廊县区(ChanglangDistrict)。班哨村曾是修建利多公路(LedoRoad)的工人最早居住的地方,利多公路也称史迪威公路(StilwellRoad),位于缅甸和印度边界,是1942年西方盟国为蒋介石部队提供援助而修建的。
5、蒲甘考古博物馆。蒲甘考古博物馆于1998年4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它位于世界闻名古城蒲甘市,毗邻帕琳Gawdawt宝塔(GawdawtPalinPagoda),是了解蒲甘历史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蒲甘考古博物馆整体采用蒲甘建筑风格,规模较大,馆藏丰富,其展示的众多佛像和雕刻等佛教艺术品充分展示了蒲甘古老的佛教文化。
史迪威公路的公路相关
有了车辆、修了公路,还奇缺司机和修车工人,于是向海外招募机工。以爱国侨领陈嘉庚为首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发出了祖国的召唤,立即从南洋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分批赶回了3200名华侨机工,开动了滇缅路上近三分之一的军车,与国内的约6000名机工并肩作战。
到1945年1月“中印公路”胜利打通——从印度的雷多,经缅甸密支那,分南北两线连接到滇缅公路。1月25日,滇缅公路或许应当是“中印公路”正式通车。据载:蒋介石在庆祝仪式上宣布:“我们打破了敌人对中国的包围。请允许我以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名字为这条公路命名,纪念他杰出的贡献,纪念他指挥下的盟军部队和中国军队在缅甸战役中以及修筑公路的过程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可是,史迪威早在3个月前去了冲绳,从中国去职,因为太过傲慢,惹得蒋介石不悦。滇缅公路变成“史迪威公路”,蒋总裁打了史迪威一巴掌,又补偿了其一点面子。
卫立煌(1896至1960年),国民政府军“五虎上将”之一,行伍出身,曾在孙中山的广州大本营担任警卫,历任国军要职,因与八路军友好合作获“嫌”而被削去兵权,到1943年7月又起用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全权指挥滇西抗战,积极争取史迪威将军的支持,与美军良好配合,亲临前线制订计划,打响了“滇西反攻战”。一边入缅作战,一边修筑“中印公路”,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打通了中印公路,取得了滇西大反攻的胜利,被美国《时代周刊》赞誉为“常胜将军卫立煌”,因此获得国民政府颁发的勋章,升任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副总司令。
驻印军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被誉为“东方隆美尔”,攻克密支那后,升任新一军中将军长,1945年初与滇西中国远征军联合打通了滇缅公路,胜利结束了第二次缅甸战役。日本投降后又率军光复广州,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号称“天下第一军”。
不过到了解放战争,国民党的正规军都打不过***的野战军。卫立煌曾被委任东北“剿总”总司令,又被视为“消极”而遭软禁,1949年出走香港,不去台湾而回到北京。“天下第一军”被派去抢占东北,也被林彪的第四野战军打得七零八落直至全歼。孙立人后来在台湾被扣上“预谋兵变”的帽子,长期软禁至1988年。 二战后,由于种种原因,史迪威公路的大部分路段处于废弃状态。其中印度境内部分的路况尤其差。从雷多开始延伸23公里,由于严重滑坡,再加上年久失修,这一段公路已经不能通过任何车辆了。剩下一直延伸到印缅边境的大约36公里路段,出于行政和安全考虑一直在关闭之中,2004年开始重修,重修的史迪威公路全长约1724公里,起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穿越缅甸,终点为中国昆明。在印度境内的长度为61公里,在缅甸境内长为1031公里,中国境内长632公里。史迪威公路中国境内路段已经于2007年4月建成通车。
史迪威公路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中印缅三国,中印两国曾先后数次倡议重修。中国政府尤其是云南省地方政府不断积极推动,不仅多次对云南省境内昆明至保山、腾冲的公路升级改造,并选择新路线,修建了更为笔直宽阔的昆明至大理、保山的高等级公路,缩短原有路线长度,而且主动帮助缅甸重建腾密公路,解决史迪威公路全线贯通的最大困难。相比中国的积极行动,印度虽然高度重视重建史迪威公路,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有具体行动。早在1998年,印度东北地区的7个邦就签署了联合合作计划,拟重开史迪威公路。但直到2004年,该计划仍未启动。据闻阿萨姆邦是印度分离主义活动密集地区,印度政府担心重开史迪威公路有可能间接壮大分离主义势力。史迪威公路能否真正重现昔日辉煌,缅甸政府的态度也十分关键。缅甸联邦政府于2004年5月正式批准了由云南的公司帮助重修史迪威公路的合同。
史迪威公路是连接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的最便捷通道,是中国走向南亚大市场最便捷、最具经济吸引力的陆路大通道。中印边界绵延数千公里,却没有一条畅通无阻的陆上通道,这大大束缚了两国的人员和经贸往来,也限制了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印度国会议员阿罗恩·萨马以《史迪威公路———中国西南与印缅孟贸易与合作发展的断裂带》为题发表文章,呼吁加快恢复这条公路的使用。他说,印度次大陆的东北部在地理意义上是东南亚的开端。这条公路同时也被认为是亚太经合社提议的泛亚公路和铁路的断裂带。重开史迪威公路,可以把中国东部和东南亚的新兴生产基地与印度及南亚其他国家的广大市场连接起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