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景色的古诗如下:
1、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唐·柳宗元。
译文:
南州的暑气如醉人的酒般浓烈,我躺在几上熟睡,打开北窗。中午的阳光下,我只觉得四周寂静无声,只有山间的童子隔着竹林敲击茶臼的声音飘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州在炎热夏天的景象。南州的暑气弥漫着周围,就像喝醉了一样让人沉醉。诗人选择在几上熟眠,可能是因为凉爽的几面可以舒缓炎热的气温。他打开北窗,也许是为了引进一些清风,让空气流通起来。
2、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宋·陆游。
译文:
红色和紫色的花朵已经凋零成尘土,夏天带来了新的气息,稻谷和谷子的声音在麦田中响起。夹道旁的桑树和麻叶连绵不断,一直延伸到地平线,令人无法穷尽。正是通过这一切,我才从中体会到我自己平凡而安宁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天到来时的景象,以及其中所蕴含的寓意。诗人描述了红色和紫色的花朵已经凋零成尘土,意味着春天的花季已经过去。而随着夏天的到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开始展现,如布谷的鸣叫,给人带来一种新鲜感。
3、景雨初过爽气清,玉波荡漾画桥平。穿帘小燕双双好,泛水闲鸥个个轻。——明·朱瞻基。
译文:
细雨刚过,清爽的气息弥漫,玉波在水中荡漾,画桥平静如镜。透过窗帘,可以看到小燕子成双成对地穿梭,水面上的鸥鸟自在地翱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后的景象,以及其中的细微变化。诗人描述了细雨刚刚停歇,带来了清新宜人的气息。玉波荡漾,水面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画桥如同平静的镜子,映照出周围的一切景物。这种静谧和清澈,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
描写夏日美景古诗
夏季景色的古诗有很多,比如《夏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等。
1、《夏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杜甫《夏夜喜雨》的开篇,描绘了夏夜小雨的落情,和它给大地带来的滋润和清新。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一段,描绘了夏夜间的美好景象。
3、《青玉案·元夕》——辛弃疾。“遥望田家灯火,百忙中如许。只凭四座月明,共话未拘俗。”这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一段,对夏季景色下的元宵节进行了生动的描绘。
4、《夏至》——唐婉。“一年又一年,天上星辰转。人间欢笑声,夏至未曾改。”这是唐婉的《夏至》中的开篇,对夏至这一节气进行了深情的描绘。
5、《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的《静夜思》中的经典诗句,具有抒发愁思、仰望自然的深刻内涵。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一段,描绘了夏夜间的美好景象。
7、《钱塘湖春行》——白居易。“钱塘江水清,皎皎滟滟流。肇自冲山落,穿越瓯海头。”这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一段,对夏季的湖水描绘生动逼真。
8、《旷古一声雷》——李商隐。“舞鹤影中谁识主,独为欢来乱世愁。”这是李商隐的《旷古一声雷》中的一段,虽然不是专为夏季写的,但用意却可以延伸至夏季的雷雨天气。
9、《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是《清明上河图》对夏季景色的描绘,通过文学艺术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
总之,中国文学古诗中对夏季景色的描写非常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我们理解和品味夏天的美妙带来了很多启发。
描写夏日美景古诗有《子夜吴歌·夏歌》、《夏日山中》、《初夏绝句》。
一、《幽居初夏》
1、原文节选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李白。
2、翻译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荷花。
3、赏析
诗首句“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
二、《夏日山中》
1、原文节选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李白。
2、翻译
懒得摇动白羽扇来祛暑,敞开衣服悠然自得的呆在苍翠树林中。
3、赏析
《夏日山中》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写的夏日中生活的场景,真实、贴切地展现了夏日山中和山中夏日的景象。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因为是夏天,所以有“白羽扇”;因为在山中,天气更凉爽所以有扇而懒得摇。山林中过往的人烟稀少,诗人敢于脱去头巾,表现出悠然自得,不拘礼法的形象。句中通过“懒”、“裸”,突出了诗人在山中夏日乘凉的悠闹情趣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消闲图画。
三、《初夏绝句》
1、原文节选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陆游。
2、翻译
春天开放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谢化作尘土,在布谷鸟啼叫声中夏天已经来到。
3、赏析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北宋亡国,南宋在临安的政权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然而此诗格调清新。前两句写夏景很传神,也很清澈。没有愤怒也没有呼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