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答案
根据Rivian官方发布的信息,他们的车型具备四轮驱动和四轮转向的能力,因此可以实现原地掉头的操作。此外,Rivian还拥有越野模式和城市模式两种驾驶模式,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合适的模式来驾驶车辆。总的来说,Rivian的车辆在路面驾驶和越野性能方面都表现出色,原地掉头也不会成为问题。
其他回答
美国版造车新势力纷争暗潮涌动,在这个时代里能留下痕迹的人一定有他独特的发光点。一个人的经历和故事只要够传奇,那他不管被雪藏多久都会等到聚光灯聚焦的一天。
底特律超人R.J.
2020年3月,《福布斯》杂志封面的这个人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熟悉,甚至充满疑惑和质疑。但是你去了解他之后,你会觉得他值得。
这个神秘人物就是R.J.斯卡林格(以下简称“R.J.”)。今年37岁的R.J. 是一家估值55亿美金的电动皮卡公司的创始人兼CEO。竞争的洪流里,时间会大浪淘沙,聪明的人选择不动声色的成长。
十年前他成立了Rivian公司,在他默默无闻的在这些年里,他融资了30亿美金,或许你会说现在这个社会,商业竞争中也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优势。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在他的背后站着科技巨头亚马逊、老牌汽车厂商福特、管理万亿美金资产的PE T.Rowe Price、沙特阿拉伯最大的汽车经销商Abdul Latif Jameel、日本最古老的集团住友商事…如果你还说这不够具体,我没有概念。那这么讲:这个不起眼的Rivian可能会成长为能与特斯拉一较高下的对手。
大家肯定会对这个成长的新势力充满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人创造了他。
作为竞争对手大家都喜欢把两人放在一起比较,诚如《福布斯》在文章中所言:“马斯克就如同狂躁的钢铁侠托尼·斯塔克,R.J.给人的印象更像是一个温和的超人克拉克·肯特式的人物。”如果用疯狂来形容马斯克,那内敛这个词就更适合R.J.,他们完全不同但又有许多可以共通的地方。
童年时代的R.J.不是在邻居家的车库里帮忙,就是在家门口的Indian River河上划船。小时候最爱的事物有两样——汽车和大自然,在邻居家帮忙修理保时捷的经历,也促使了他高中就萌发要创办自己汽车品牌的念头。
自从有了这个念头R.J.就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并一步步靠近自己的梦想,2009年,他获得了麻省理工著名的斯隆汽车实验室的机械工程博士学位,也是在这一年,他创办了一家小型汽车公司Mainstream,后来改名为Rivian。这个名字正是取自于他童年时代的居住地Indian River。
接受采访时,他总显得有点紧张,虽然是解答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但是通常他也会用最通俗的说法来阐释最深奥的定理。就像他在谈论Rivian的产品时,经常说:“这辆车你可以用来度假,带着孩子、家人、宠物,去爬山、去野炊。我们的车不是专为城市而做,可以带着你在沙地里驰骋。”
看似有些腼腆又内敛的R.J.有了自己想要专注的事情后,就变身工作狂,这似乎是这些成功人士的标配,因为热爱所以痴迷。R.J.说“事业(Rivian)是100%减去家庭。”陪伴妻子和孩子的时间大概只占5%。除了大比重精力的投入,对于工作他也能做到事无巨细。R.J.亲自参与设计小到工厂卫生间的瓷砖颜色,到生产车间的光线亮度这些小细节,对于产品的功能与设计的要求就更加精准了。
说他是一个造车的狂热分子也绝不过分,多年来,他都在潜心研究如何能做好自己喜欢的事,对于行业的思考也是R.J.能抓住准时机和市场机遇的关键,他的大局观也推动着他实现梦想的进程。Rivian在北加和南加分别有两个公司,他将云计算、互联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放到硅谷,把电动底盘推动系统设计放在南加尔湾。不知是不是R.J.的人格魅力,让他在科技圈也混的风生水起。一向挑剔的亚马逊CEO贝佐斯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对斯卡林格的肯定,用“难以置信的卓越”来形容来形容R.J.的能力。
这个底特律超人用实际行动向大家展示着他的魅力。
Rivian成长史
在造车新势力纷纷涌现的时代,有想法的人很多,但最后能走下去的人却很少,R.J.和他的Rivian便是这少数之一。
Rivian并不是一家典型意义上的新造车公司,但他的成长完全符合从零开始这一概念。Rivian早在2009年就成立了,但是当时缺少造车的必要条件,没钱、没人、没技术、没工厂、没供应商,要说唯一拥有的就是当时26岁的MIT博士毕业生——R.J.斯卡林格了。最初,R.J.的公司专注于打造高效内燃机,靠着家人朋友提供的启动资金,想要和团队造出来了一辆省油的跑车。但实践证明这条路行不通。
直到2011年起,R.J.意识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正在让环境变脏”,他决定转舵,研发电动车。Rivian将重心向自动驾驶纯电动汽车方向转变;2012年,Rivian转型,发现了特斯拉缺位的新领域,同时也是市场规模更大、利润更高的轻型电动卡车市场,这同样与美国人更爱轻型卡车(包括SUV、皮卡和小货车)特殊的市场有直接关系,Rivian的这一步走得很关键。
往往在分岔口的选择会决定将来的命运,R.J.这一步目前看来选得很对,前期的种种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后,R.J.开始反思并总结经验教训,根据美国实际的市场状况规划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当时人们对于汽车价值的理解正在不断转变,然而很多人不明白卡车和电池驱动并不冲突,与环保也不相悖,想要改变人们的观念R.J.选择用产品来证明自己。
现实总是比想象的还要困难,R.J.明白没有技术就没有话语权,于是他把公司搬到底特律附近的普利茅斯,因为“汽车行业在供应链和制造方面有其核心竞争力。把工厂建到距离芝加哥以南几小时车程的Normal市,因为这里离汽车制造行业的人才更近。这相当于站在“汽车行业肩膀”上。R.J.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来调整和改良设计,期间也未对品牌做任何宣传。因为“技术需要数个春秋去检验,才能应用到汽车上,然后用特殊的产品定位吸引消费者。”
据报道,2016年9月,Rivian开始就购买位于伊利诺斯州Normal市的前三菱(Mitsubishi)工厂进行谈判。并于2017年1月,以16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这个工厂及其制造内容,用于生产卡车。
2017年Rivian公开了其前两种产品:电动五人皮卡车和电动七人SUV,分别命名为A1T和A1C。这两款车都在2018年11月的洛杉矶车展上亮相,计划于2020年开始生产,卡车首先启动。
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开始逐渐散发它的光芒,被聚光灯所关注。而在全球的汽车产业都在向电动化转型的时候,Rivian的出现将成为皮卡界首个转型的选手。
2019年,对Rivian来说是极其幸福的一年,在平安夜这天,Rivian收到了来自投资机构T. Rowe Price 13亿美金的圣诞大礼。而这已经是它一年里的第四次融资,4笔融资金额总计达到28亿美金(约合200亿元人民币)。投资人名单里包括一干巨头:亚马逊、福特汽车、汽车服务巨头Cox。
其中亚马逊对它的7亿美元投资,甚至成为了前者在正在革新的汽车行业中押下的最大赌注,Rivian除了抢占了市场先机外,还和亚马逊的需求不谋而合。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2019年亚马逊运输了近35亿件包裹,安全投递里程超过8亿英里。这样庞大的物流网络,换用电动皮卡,油改电后节省的运输燃料成本就非常可观。
这个赌注按照目前的情形,赢面占了大概率。美国市场研究机构Navigant Research的首席汽车分析师Sam Abuelsamid表示:“把美国市场的目标瞄准高端皮卡和SUV非常聪明 。这是美国人想买的车型,而不是紧凑型轿车或中型轿车。”这种车利润率也更高,尤其是豪华车型。
目前,Rivian有两款车型,R1T和R1S。虽然还没正式开卖,但消费者可以在官网预定,交1000美金就能提前锁定一辆Rivian。虽然与已经拥有自己市场和粉丝的特斯拉比还稍显逊色,但凭借R.J.和Rivian战略布局发展,未来成为竞争对手这一战不可避免。
Rivian这个沉寂了许久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电动车领域想要对抗特斯拉,需要一种真正从头开始设计的理念,而不仅仅是对现有传统车型进行改造这么简单。”在乔纳斯看来,Rivian是一家从头开始设计产品的初创企业,有能力获得足够的人才和资本,并专注于增速最快的皮卡和SUV市场。
福特绝不希望有任何品牌动摇其在皮卡市场的领导地位,到了电气化时代更是如此。
纯电动SUV和皮卡,这恰恰是福特汽车最需要的产品,而福特盯上的也正是Rivian的可变模块化平台“滑板”。
“滑板”平台能够把驱动单元、电池组、悬架系统、刹车和冷却系统都包装在车轮高度以下,降低车辆重心,从而提供更充裕的存储空间和更出色稳定性。
据说福特的高管们去年在洛杉矶车展上看到了Rivian的展车之后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是他们见到过的最靠谱的大型纯电动车。
其实,自宣布员工休假以后,法拉第未来遇到了许多问题。
今年4月,该公司宣布获得2.25亿美元的过渡性贷款。即便法拉第未来使劲儿吹嘘这笔2.25亿美金融资,但有极大可能性其仅仅收到了一小部分资金。
该公司最近向洛杉矶县档案馆办公室提交的一份以前未申报的契约显示,法拉第未来仅从Birch Lake Associates那里获得了区区1500万美金。现在不太清楚法拉第未来到底从这两笔融资中获得多少援助,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钱很可能被用来偿还债务。
最近几个月法拉第未来的债务正在爆炸式增长。
法拉第未来首席财务官称,截止到2018年9月底,其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欠款“超过5900万美元”。最近这家公司承认,欠款已高达1.6亿美金。
另外,法拉第未来的高管们也曾透露,仅从内部来看,他们就需要至少5亿美金才能让其首款豪华型SUV?FF91落地生产。
对此有专家对媒体表示,FF91量产是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它的配置功能超前,可能面临供应商能力不足,零件生产跟不上进度等问题,大大提高量产难度,大批量量产几乎不可能。
评论